摘要:買房不能不懂得房率,它是買房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。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(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)與每戶建筑面積(也就是銷售面積)之比。建筑面積,也就是戶型圖...
買房不能不懂得房率,它是買房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。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(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)與每戶建筑面積(也就是銷售面積)之比。
建筑面積,也就是戶型圖上標注的面積,包含兩個部分,一個是室內面積,一個是公攤面積。室內面積,粗略的講,就是房間內部的使用面積。
公攤面積包括:電梯井、設備間、管道井、公共用房、值班警衛室、公用墻體、樓梯間、變電室、公共門廳過道??梢哉f,公攤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了房屋居住的舒適程度。一般情況下,房屋的得房率越高則公攤面積越小,購買會相對劃算些。
得房率如何計算?
得房率=(房屋的建筑面積-公攤面積)/房屋建筑面積。比如說:現有房屋建筑面積100平米,公攤面積20平米,則該房屋得房率為:(100-20)/100=80%。得房率越高表示你的房子的實際利用率越高,這個數字越大越好。
得房率多少合適?
不同的物業類型,有不同的標準。一般而言,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,得房率是逐步降低的。
一般來說,6層樓梯房得房率在85%-90%,電梯洋房得房率在80%左右,普通小高層得房率在75%左右,高層或者豪宅得房率在70%左右,超高層豪宅得房率在60%左右。
高層電梯房得房率最適宜的是在75%-80%之間,這樣的居住舒適度比較高;普通6層住宅,得房率在80%左右比較合適,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,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,比較實惠。
影響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
1、房型結構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,可戶數增加了,總套內建筑面積增加了,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。
2、樓盤形態。通常來說高層得房率低,小高層次之,多層則得房率較高。
3、公共區域。一般來說,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,寬敞電梯、室內車庫,這些都會占用到大量公攤面積,故得房率相對較低。
什么是得房率?得房率在多少比較合適?此文由小滕編輯,來源于網絡,轉載請注明出處!http://www.montania.cn/zhishi/6316.html